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馮道被罵爲歷史最大的奸臣 卻讓中原百姓免死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98W

歷史上總有這麼一種人,他們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爲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處世原則,這種人大多數生於幽谷,存於喬木,閒雲野鶴般餐風露宿。能在正史中能博得一席之地的更是少之又少。那位有名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是一位,那馮道便是另一位了,然而這後者卻是個譭譽參半的人物,其實讓小編來說,這後者最會做人了。

馮道被罵爲歷史最大的奸臣 卻讓中原百姓免死

這位馮大人號稱史上最強官場“不倒翁”,五代十國裏歷事八姓十二帝的奇人,俗話說得好,文人總相輕,司馬光罵他“奸臣最大”,歐陽修罵他“不知廉恥”,這啊,都是後世給的評價,下面,小編就帶諸位看官來揭開這位馮大人的神祕面紗。

衆所周知,五代十國是個你打我,我打你,你還手我還打你,你不還手我更要打你,而且還要叫上一大幫子人揍你個乖乖的草泥馬的時代,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馮道馮大人自帶豬腳光環瞬間閃瞎一大票人的鈦合金狗眼橫空出世。

當然了,大人物一開始也是個默默無聞的主,自古以來,北方地區因地光人多,且與少數民族爲鄰,紛爭連綿,戰火不斷。而黃河以北的地區更成爲遊牧民族進軍北方的門戶,更是中原政權北境的天然防禦陣地。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高祖石敬塘反唐自立而契丹扶植,作爲條件,石敬塘便是答應在建國之後把燕雲十六州割與契丹,何爲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今天津、北京、山西、河北等地,共計十六州,割讓後的中原地區門戶大開,農耕與遊牧民族開始了長期的對峙。下面言歸正傳,我們的主角馮道便是生在兵家必爭之地——瀛洲景城(也就是今河北河間)的一號人物。

那時候十六州還沒有割讓,馮道出生於一個“以農爲儒,不恆其業”的家庭,安貧樂道,飽讀詩書,信而好古,這也爲他後來的爲官之道打了個很好的基礎。

中國古代奉行中庸之道,這做官啊,要張弛有道,圓滑有度,太耿直了吧,容易惹怒老闆,這太畏縮了把,也不好,拉低了整個集團的效益,這馮道便把二者拿捏得很好。老話講“孝子不辭勞,忠臣不避死”,在晉王帳下任河東節度掌書記時,晉王與樑軍對壘,郭崇韜要求裁員,這下子當老大的李重勖不樂意了,然後矛盾最大化。擱現在也就是少東家與總經理之間的仇恨,但那是王子和臣子,二虎相鬥非死即傷,沒人願意去撩虎鬚。但有些結如果不解,那就是死結。這不,馮道知道,偏偏迎難而上,李存勖讓他寫詔文讓三軍令擇主帥的時候,馮道執筆不書,爲陳利弊,不久郭崇韜又主動跟李存勖求和,把未來的君臣失和失和扼殺於搖籃之中,不得不說手段高明,無人不服他的膽識就連李存勖也是。這不,從李存勖稱帝后,破格提馮道戶部侍郎就可以看出來。

《五千言》中講道法自然,大道無形,而馮道的道也頗有其理。儒有大儒、小儒、偷儒、賤儒、雅儒、腐儒、酸儒、爛儒之分,那馮道便是雅儒之類了。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古有柳下惠坐懷不亂,後有大儒朱熹夜敲寡婦門,那馮道便是真真正正的雅儒了。他爲人勤儉,晉樑二軍對壘,他在前線住一茅屋,伴着一捆牧草睡覺,前軍在交戰之時擄掠美女無數,送與馮道暖牀。這馮道也不推辭,看到這裏讀者們或許會從心裏鄙夷這位馮大人,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只是憐惜這些女子無家可歸,便收於府中,置於別室,並無越距之爲,反而在戰亂結束,替女子們尋找家人,安全送返,相比之下,一些與尼姑私通的封建的衛道士要遜色許多。

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馮道就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並且越做越好。在官任翰林期間,父喪,衆所周知,古代父母離世,要守孝三年,即使官再大也不例外,馮道也是如此,在解官守孝期間,鄉里饑荒,易子而食乃是常事,他便慷慨解囊,變賣家產以窮人用,並且親自背柴種田,有遇到鬻妻換食的人家,他便偷偷將那人妻子買來,塞些銀錢送返。有看到地荒而無力耕種的人家他便在夜裏偷偷替人耕種,鄉里對他感恩戴德,守孝期滿更是上演了一出十八里相送。做人,如果做到了這個份上,無論成就如何,他都是成功的。

這時候朝廷剛剛經過一場血洗,李嗣源即位,深知做人臣難的帝王甚是愛才,命馮道爲端明殿學士,而馮道不久又官拜宰相。此時位列三卿的馮道便開始了他兼濟天下的路,在位期間,他推薦並且起用了不少寒門學子中的有識之士,因此受到了一些名門的諷刺打擊,反而因此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

後晉滅亡,他又事後唐,石敬塘時期,位同國公,石重貴時期又官拜宰相,兼任太尉,出任節度使。後來契丹因掌握燕雲十六州而滅晉,馮道又事契丹,朝耶律德光與京師,耶律問曰“爾是何等老子?”他答,“無才無德癡頑老子,”耶律又問,“天下百姓,如何可救?”他答,“此時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正是這幾句“諂媚之詞”使得中原地的廣大人民沒有生糟夷滅,馮大人用心可以謂之良苦啊!

而後耶律德光北撤,劉知遠建後漢,劉帝對馮老推崇備至,拜馮道爲太師。不久後周滅漢,他又被奉爲太師兼中書令爲首相,地位不減反升。

身在桃源外,勿自笑春風,說得便是馮道這種人。據史書記載,馮道七十三歲病逝,諡號文懿,壽年堪比孔子。相反於後世史官的痛罵,時人對馮道可謂讚譽備至。據史書記載,“聞之逝,時人莫不嗟嘆。”在五代十國,政權更迭不斷,馮道反而能在宦海沉浮中像《楚辭》中的漁父,濁世直流,隨其而動且不失其本心,獨善其身且無愧於天地,無悔與自身,試問當今幾人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