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劉秀如何君臣相安 避免走劉邦殺功臣的老路?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4.21K

退功臣進文吏。光武帝死後,漢明帝追思前朝元勳,命人把鄧禹、吳漢、賈復等追隨光武帝劉秀南征北戰、爲東漢王朝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的二十八位將帥的肖像繪在南宮雲臺,隨時瞻仰。這就是流傳後世的“雲臺二十八將”,又稱“中興二十八將”。後人附會,說他們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下凡。

劉秀如何君臣相安 避免走劉邦殺功臣的老路?

如何安置開國功臣,是每一個新興王朝都必須面臨的問題。

二百年前,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之初,蕭何、曹參、陳平等草莽元勳出將入相,佈列朝堂,演繹了一段“布衣卿相”共掌天下的歷史大戲,但同時也因誅除韓信、彭越、英布等有功將帥而留下了殺功臣的惡評。

光武帝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重量級的開國元勳,得到了高爵、厚賞,還有特進、朝請之類的榮譽性特權。但是除鄧禹、李通、賈復三人可以參議國家大事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退出了國家權力中樞,不再參與國家管理。對於這樣的處置,元勳們是否甘心,我們不得而知。史書上說,功臣“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

在中國歷史上,前有漢高祖劉邦,後有明太祖朱元璋,都因誅殺功臣而受到後世詬病。能夠像光武帝這樣優容功臣而君臣相安者,大概只有宋太祖趙匡胤了。故王夫之讚歎說,“三代以下,君臣交盡其美,唯東漢爲盛”。

建武十五年冬,朔風凜冽,一派肅殺景象。洛陽南宮司馬門外,上千名儒生跪伏在冰冷的地上,哀求朝廷對有罪在身的大司徒歐陽歙從輕發落。有人竟然剃掉了鬚髮,願意代爲受過。

但是,一向對儒學之士優容有加的光武皇帝,這次卻是冷若冰霜。他不顧衆人的求情,拒絕赦免大司徒。不久,歐陽歙死在獄中。

歐陽歙,字正思,既是權勢顯赫的朝廷三公,又是世代傳授《尚書》、弟子遍天下的著名學者。八世博士,學爲儒宗,在當時稱得上是“國寶級”的儒學大師。

他曾經擔任汝南郡太守,沒有很好地執行朝廷的“度田”政策,還暗中貪贓千餘萬。升爲大司徒之後,東窗事發,被繩之以法,官位和輿論都沒能挽救歐陽歙的性命。

“退功臣而進文吏”,是光武朝最核心的人事政策。

“退功臣”,可以保護功臣,更有助於杜絕權臣。“進文吏”,便於把優秀人才吸引到官僚隊伍中,更便於皇帝總攬權綱,統御臣工。

擴大和維護專制皇權,纔是這個政策的核心價值所在。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鄔文玲分析:“退功臣而進文吏”是光武皇帝爲調整國家統治權力結構、強化皇權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的措施。

所謂的“退功臣”就是解除功臣的權力,尤其是他們的兵權,降低他們的政治地位;所謂的“進文吏”就是指進用懂得治國安民之術和封建典章制度的一些文人儒士,作爲官僚機構的中樞,任用他們擔任要職治理國家。

光武帝通過這一項措施,最終實現了向文治的轉變,確立了一整套以文官爲中心的體制,這是光武帝給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

光武帝以“柔道”治國,卻以鐵腕治吏。無論是掌權的尚書,還是虛位的三公,一旦有過錯或者不合皇帝心意,往往會受到嚴懲。

尚書官員經常被拖到皇帝面前捶撲鞭打,毫無體面可言。朝廷選拔的臨民之官,也多爲行政風格苛嚴之人。史書上說,“光武承王莽之餘,頗以嚴猛爲政”。

春秋時期齊國的大政治家管仲曾說:“治官化民,其要在上。”意思是說,管理官吏,教化民衆,關鍵在於君主。這是人治社會的鐵律。

光武帝善於御下,也比較注意約束權貴,以身作則。

據《後漢書》記載,洛陽令董宣,號稱“臥虎”,是有名的酷吏。他還有個綽號“強項令”,意即“硬脖子縣令”。湖陽公主的奴僕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兇殺人,躲藏在公主府中,執法官吏無法抓捕。

有一天,該奴僕爲公主駕車外出,被董宣抓獲,就地處死。湖陽公主惱羞成怒,向光武帝哭訴告狀。光武帝準備用杖刑處死董宣,董宣不服,申辯一番後以頭撞柱,頭破血流。光武帝不忍心殺他,讓他向公主叩頭道歉,董宣不肯。兩個侍從架着他,強摁他俯身,董宣兩手撐地,就是不肯叩頭。公主無可奈何。光武帝賜給董宣三十萬錢,獎勵他的剛直不阿行爲。

《後漢書?酷吏傳》中記載的董宣、樊曄、李章,都是光武帝時有名的酷吏。開國之初就任用酷吏,這樣的現象歷代少見。這些酷吏多數都能夠善始善終,同樣是罕見的事情。

光武帝剛猛治吏的政治風格,一直延續到後來的明帝、章帝時期,前後數十年,開創了東漢歷史上最值得稱道的吏治清明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