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文才武略第一人:同時進入文廟武廟儒將杜預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8.99K

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將歷代先賢先儒22人配享孔子,是爲文廟。782年唐德宗李適接受顏真卿的建議,下詔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爲他們設廟享奠。1123年宋徽宗趙佶依照唐代慣例,爲前代72位名將設廟,是爲武廟。按理說文是文,武是武,其中差別很大,想要跨“專業”做事業簡直比登天還難。但世上無難事,有一個人做到了,這個人同時進入文廟、武廟之中,可以說他是文廟中的名將,武廟中的大儒。

文才武略第一人:同時進入文廟武廟儒將杜預

他就是叫杜預,很多人可能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就是這樣的牛人。杜預字元凱,222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杜預的父祖一直在魏國擔任官員,但由於與朝中皇親國戚和權貴的矛盾而得不到重用,因而也影響了杜預的仕途。後來司馬昭掌握魏國朝政,他爲了延攬人才,將自己的妹妹高陸公主(西晉建立後追封的)嫁給了杜預,杜預的人生才發生轉折。

杜預承襲了祖父豐樂亭侯的爵位,併成爲司馬昭相府中的重要幕僚。263年在平定蜀國的戰爭中,杜預以鎮西長史的身份,隨從鍾會入蜀。平蜀後鍾會謀反,僚佐大多遇害,唯有杜預以機智倖免於難。此後杜預又奉命與賈充制定律令,併爲律令做註解。他所提出的“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的原則爲後世所沿用。

司馬炎稱帝建晉後,擔任河南尹的杜預針對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非常不滿,上疏建議實行考課制度,按照官吏的實際情況評定優劣,但沒有被採納。270年杜預因得罪司隸校尉石鑑而被免官。同年6月鮮卑人入侵隴西地區,晉武帝派杜預爲安西軍司,“給兵三百人,騎百匹”。不料到任後,發現老對頭石鑑擔任安西將軍。石鑑公報私仇讓杜預出擊,而杜預認爲此時“虜乘勝馬肥,而官軍懸乏,宜併力大運”。石鑑非常惱火,找個藉口,將杜預逮捕,用囚車押往京城治罪。

幸虧杜預娶了司馬炎的姑姑,和皇室有姻親關係,因此用爵位贖罪。但隴西的戰事如同杜預所預料的一樣,石鑑打了敗仗。271年匈奴人在幷州作亂,朝廷重新啓用杜預籌劃,不久後杜預又擔任度支尚書,在任期間向朝廷提出了五十多項治國治軍的建議,如興常平倉,定谷價,較鹽運,制課調,立藉田,建安邊等等。杜宇發現曆法並不準確,於是經過自己的修訂,制定出《二元乾度歷》。此外他還主持修造富平津大橋、兗豫諸州救災等事宜。

史書上記載“預在內七年,損益萬機,不可勝數,朝野稱美,號曰“杜武庫”,言其無所不有也。”而杜預也終於等到了一個證明他軍事才能的機會。當時晉武帝有意伐吳,而朝臣大多反對,只有張華、羊祜、杜預三人支持。羊祜臨終前,向晉武帝極力推薦杜預主持對吳征伐事宜。

278年11月杜預擔任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到任後他立即投入對吳作戰的準備當中,同時對吳發動偷襲,並用反間計挑撥吳國諸將的關係。279年11月,在杜預的請求下,晉武帝調遣20餘萬大軍,兵分數路征伐東吳,其中杜預爲西線指揮,具體任務是取江陵、佔荊州。

戰爭開始後,杜預派遣一部分將領循江西上,十多天裏,就攻克了十多座城池。同時派遣部將周旨800人偷渡長江,偷襲樂鄉城。他們先在山上放火,樹立旗幟,搞的城內人心惶惶,連吳軍都督孫歆都十分震恐,與吳將寫信說“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而周旨埋伏在城外,趁吳軍都督孫歆戰敗回城之機,將其一舉擒獲,攻克樂鄉城,於是軍中稱讚道“以計代戰一當萬”。

於是杜預率軍包圍江陵,而吳將伍延還妄圖掙扎,僞裝請降而列兵城上。但杜預識破了他的計謀,率軍最終將城攻克。至此各地吳軍無不聞風喪膽,“沅湘以南,至於交廣,吳之州郡皆望風歸命,奉送印綬”,杜預所部“斬及生獲吳都督、監軍十四,牙門、郡守百二十餘人”。其中還鬧了笑話,滅吳的另一員將領王浚提前把吳將“孫歆”的“首級”獻給朝廷,而之後杜預將活的孫歆送到洛陽,朝野傳爲笑談。

吳國平定後,杜預因功被封爲當陽縣侯,賜絹八千匹,但他沒有爭功,因此時人對他非常推崇。此後他繼續鎮守襄陽,但同時多次上疏,表明自己家世代都是文職,希望辭退他的軍職,但沒有被朝廷允許。此時的晉武帝以爲天下平定,於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解除軍備。而杜預以爲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任期間,勤於講武,修立泮宮,錯置屯營,分據要害之地。

同時杜預組織興修水利,使萬餘頃農田受益;他還開鑿了從揚口到巴陵的運河一萬餘里,使夏水和沅、湘兩水直接溝通,解決了長江的排洪問題,同時改善了荊州南北間的漕運。當地百姓對杜預非常愛戴,稱他爲“杜父”,並歌頌道:“後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但杜預吸取教訓,爲防止朝中有人陷害,不得不經常賄賂朝中權貴,有人問他緣故,他答道:“吾但恐爲害,不求益也。”

285年1月杜預大宴賓客,一時高興喝醉了,於是便臥在齋中。外人聽見裏面有嘔吐聲,便伏窗戶觀看,只見一大蛇垂頭而吐,令觀者十分驚駭。不久朝廷命杜預入京擔任司隸校尉,杜預行至鄧縣時病死,時年63歲。晉武帝聞聽非常悲傷,下令追封杜預爲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成。

杜預酷愛讀書,有“《左傳》癖”之稱,他所撰寫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是《左傳》註解流傳至今最早的一種,被收入《十三經注疏》中。此外他還著有《善文》50卷,《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春秋左氏傳評》二卷,《春秋釋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雜律》七卷,《喪服要集》二卷,《女記》十卷以及他的文集十八卷,著作十分豐富。

有讀者可能要說了,杜預只是個文人,頂多內文廟就不錯,爲何武廟裏也有他呢?其實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騎射完全不行,但每次遇到大事,他全能位居將帥之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智將。史書上說他“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於事而慎於言”。戰爭結束後,杜預讀書撰書,最終成一家之學。

他也先後進入文廟、武廟,可見後世對杜預的評價極高。但爲何現在的人對他的瞭解特別少呢,我想杜預是因爲西晉這個短命王朝而被湮滅的。《晉書》的作者對杜預的評價言簡意賅:“昔之誓旅,懷經罕素。元凱文場,稱爲武庫。”杜預的後人很多,其中最爲知名的要數一個叫杜甫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