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揭祕:廖仲愷遇刺案爲何引發國民黨高層紛爭?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在刺殺廖仲愷案現場,被擊傷的兇嫌名叫陳順,此人爲粵軍南路司令部軍事委員,8月24日在醫院不治而亡,但從其身上所獲得的線索,則指向廣州公安局偵緝樑博、香山縣原縣長朱卓文等人。隨着進一步的調查,胡漢民、胡毅生兄弟,以及許崇智部粵軍的很多將領都被牽連進去。

揭祕:廖仲愷遇刺案爲何引發國民黨高層紛爭?

胡漢民當時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是汪精衛黨內最有力的政敵。胡漢民思想右傾,與廖仲愷不睦。鮑羅廷和陳公博事後均曾提到,胡漢民曾被部下問及是否要幹掉廖仲愷,他沉默不語。他的堂弟胡毅生此前則有公開的反廖言行。所以廖仲愷遇刺後,雖無證據,但坊間幾乎均將殺人幕後指使指向胡漢民兄弟。

在黃埔軍校,廖仲愷是黨代表,胡漢民則並未擔任重要職務,只是階段性出任過政治教官。但在當時的權力序列中,黃埔軍校還沒有那麼重要,就“後孫中山時代”的權力格局而言,胡漢民比廖仲愷更有接班可能性。

因胡漢民與廖仲愷素有矛盾,故在刺殺案後成立的“廖案特別委員會”中,他被排除在外。該委員會由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3人組成,鮑羅廷出任顧問。

廖案發生後,胡毅生外逃,胡漢民被軟禁在黃埔軍校,而後被強令出洋。但在接下來的國民黨二大上,胡漢民又高票當選爲國民黨中常委,他的堂弟胡毅生也未出現在“廖案人犯”名單中,汪精衛且有公開爲胡漢民辯解的言詞。這是汪精衛與蔣介石此時需要爭取胡漢民共同對付當時最主要的政治反對派——西山會議派的緣故。當時,以謝持、鄒魯和林森等人爲首的西山會議派,反對國民黨中央“容共”等政策,要求廣州國民黨中央“停止職權”,構成國民黨內部一大分裂。

廖案引發廣東政局變動,在事發後半個月,《申報》公佈了一則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的內部談話,大意是:此次廖氏被刺,純然爲反動分子所爲。此種分子,大概由帝國主義走狗、失意政客和無聊軍人組成。暗殺廖仲愷不過是第一步計劃,第二步計劃是強加國民政府以“意圖共產”的惡名,煽動軍隊將其推翻。政府爲完成革命的目的,不能不下決心以肅清反革命分子。許崇智和蔣介石還表示,“政府力闢共產謠諑之宣言”已多次見諸報端,無奈反革命分子還“故意製造共產謠言以圖傾墜政府”,要知道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絕非共產主義,國民黨亦非共產黨,國民黨的對內對外政策也不是共產政策。

此時的國民黨中央,在大政方針上堅持內外有別原則。雖然對外撇清“共產”關係,但在內部則仍貫徹“聯俄容共”主張,與西山會議派等構成緊張態勢。

國民黨的容共主張,不獨引發外界側目,也在內部導致紛爭。

原本被孫中山納入麾下的滇軍將領楊希閔、胡思舜等人,就曾在廖仲愷遇刺前通電反對共產主義,認爲中國人民的智、德和生計程度尚不足以語此,即便蘇俄也幡然變計,力圖發展農工實業。他們還援引孫中山的話說,共產不宜於今日中國。

他們在通電中,指控蔣介石、廖仲愷和譚平山等人“利用俄人私相勾結,代彼宣傳,冀以少數黨人專制革命,直視革命爲彼輩包辦事業”。楊希閔表示,爲制止這種傳播,滇軍因此喋血也在所不惜,只要一兵一彈尚存,“必盡力奮鬥剪除少數赤化黨人,光大我先帥三民主義”。

在發佈的三項聲明中,楊希閔首先把“服從三民主義,貫徹國民革命精神,擁護真正國民革命政府”放在首位,而後表示,地方行政統由人民及國民黨主持,各軍不干涉,促成軍民財政統一。最後則是,非經國民會議解決國是,不受任何方面支配並贊助入桂聯軍速定滇亂,無論是何軍隊“除赤化者外概與聯絡”(參見1925年6月8日《申報》)。

從楊希閔的表態看,他已將廖仲愷等人視爲“赤化”分子。在進行抨擊時,他也表明效忠孫中山之意。這是當時革命陣營內鬥時頗爲弔詭的現象,無論贊同還是反對與共產黨緊密合作,他們均宣稱是在服從孫中山的教誨。

其後竄起的西山會議派,也代表了國民黨內另一撥欲與共產劃清界限的勢力。

廖仲愷生前也感受到這方面的壓力。據胡漢民的女兒胡木蘭回憶,在遇刺前一週,廖仲愷來到胡家,對胡漢民說:“你相信我不是共產黨嗎?外間許多人都以爲我是共黨分子,汝意云何?”胡漢民回答:“你從事聯俄之工作,乃總理所命,乃黨之決策而派你執行之,並非汝私意爲之。外間雖有所誤會,我則絕對相信你不是共產黨,也不會被共產黨所收買。”在遇刺前一晚,廖再度前來,只因胡漢民沒在家而落空,廖仲愷稱第二天再來有急事相告。但次日一早,廖仲愷即被刺死。

胡木蘭的回憶,似有爲乃父開脫的意味。如果胡漢民當天真的說過“絕對相信”廖仲愷的話,那也更像是言行不一的場面應付而已。在廖仲愷遇刺前一月,孫科、鄒魯、吳鐵城、林直勉和胡毅生等人就曾多次在胡漢民家開會,攻擊廖仲愷爲共黨所利用。胡毅生雖似因政治原因而未進“廖案人犯”名單,但與會的林直勉則被列入。

拋開國共兩黨的內部評價不談,外界輿論也普遍以內鬥自殘視廖案。政治立場相對獨立的《申報》曾刊發時評《自殘之可憂》,內稱:自鬥之極至於自殘,此大可憂者也。廣州之槍擊廖仲愷案,上海之搗毀總工會案,此即自殘之先機也。蓋自鬥尚爲不同地位之人之行動,而自殘則且尚出於同一地位者矣。天下有一至顯之理,合則力大,分則力小,分之愈多則力愈小,分之後而各以力相消,則不特小也,且可反成負數。此自鬥自殘之所以大可憂也。

藉着廖案的整肅,胡漢民在國民黨內失去中樞地位,蔣介石則在鮑羅廷的支持下上位,成爲黨國無出其右的軍事領導人。(韓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