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西魏宰輔獨孤信 中國歷史上第一岳父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1.44W

歷史上有三位獨孤皇后,北周明敬後,隋元貞後,唐文獻後,她們系同父所生,這在歷史上實屬罕見。這位三朝國丈就是西魏宰輔獨孤信。

西魏宰輔獨孤信 中國歷史上第一岳父

獨孤信,武川鎮(今內蒙武川西南)人,祖籍雲中。本名如願,後因治績突出,“信著遐邇”,被賜名爲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因戰功卓著,拔至宰輔,其聲名遠播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顯貴家族 北塞俊郎

魏晉末年,天下大亂,各少數民族紛紛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公元四世紀末期,北方鮮卑拓跋部異軍突起,聯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國,後改國號爲魏,史稱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個部落,其中鮮卑化的匈奴獨孤部地位顯赫,它世代與拓跋部王室聯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爲獨孤氏。

獨孤信便出生於這樣的一個顯貴家族之中。他生於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雲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員之一。到獨孤信的祖父俟尼時,俟尼舉部遷往武川,在北塞防戍邊隘。當時北魏都城設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爲防禦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邊要害之處設了一些軍事據點,名爲鎮,鎮將全由鮮卑貴族擔任,俟尼便是其一。俟尼辭世後,由獨孤信的父親獨孤庫繼任部落酋長。獨孤庫英勇豪爽,講求節氣,北鎮人民無不敬服他。其妻費連氏也是貴族出身。由於有這樣的高貴血統相傳,他們的兒子獨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風度翩翩。並且,因爲獨孤信自小生活在遼闊的北方大草原上,受當地尚武之風的感染,騎馬射箭,無所不精。

忠義爲先 竭誠盡忠

高歡在朝中掌權,想自立爲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孝武帝實則是他手中的一個傀儡,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攏宇文泰、賀拔勝等人,暗中調兵遣將,決定與高歡決一雌雄。但孱弱無能的他哪裏是高歡的對手,最後只得西逃長安投靠宇文泰。衆人見之,軍心大散,一夜之間,逃亡者竟超過了半數。

獨孤信聞迅後,頗感爲難。因爲當時他的父母妻兒全在高歡的轄地之內,若想追隨皇上,則需舍家而去,落個“不孝”的名義。但孝武帝畢竟是堂堂一國之君,身爲下官不爲其盡忠效力又會有“不忠”之嫌,況且他的昔日好友如今都已坐鎮西邊,於其前途甚爲有利。權宜片刻之後,獨孤信還是決定追隨皇上,西入關中。於是他馬不停蹄,一路追趕,至洛陽西北的漉水終於趕上了孝武帝。孝武帝見他單騎而至,心中真可謂感慨萬千,嘆聲說:“將軍今能辭父母,捐妻子而從朕,‘世亂識忠良’,此話當真不假呀!”遂賜御馬一匹,進其爵爲浮陽郡公。

自此,魏分東西。是年,高歡另立孝靜帝,自己執掌朝政,並遷都於鄴城,史稱東魏;宇文泰則鴆殺了孝武帝,於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定都長安,史稱西魏。二者分別以懷朔系軍閥集團和武川系軍閥集團爲靠山,開始了十多年的對峙。

獨孤信卓有軍事才華,被譽爲一代名將。當年的“獨孤郎”還只是鋒芒初露,如今的獨孤大將軍早巳不可同日而語了。他久經沙場,用兵如神,屢次出奇制勝,爲西魏立下汗馬功勞。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剛從建康歸來不久的獨孤信便跟從宇文泰出征東魏。此次出兵十分順利,一路勢如破竹,弘農即刻被攻下,又在沙苑大敗高歡親率的10萬大軍。得勝後班師回朝,文帝對衆將士大加賞賜,獨孤信被封爲河內郡公。

大統六年(540年),東魏候景從三鴉出發,準備收復荊州。獨孤信統5000騎兵馳出武關增援,候景一見,連忙撤軍返回。

第二年,岷州(今甘肅省岷縣)刺史赤水糾集蕃王樑仙定舉兵反叛,朝廷下詔令獨孤信率軍討伐,以平定叛亂。獨孤信奉旨至岷州,見赤水、樑仙定怒斥道:“你們身爲朝廷命官,沐浴龍恩,而今竟舉兵反叛!看我不拿你們這等不忠不義之賊!”兩軍交戰才幾個回合,樑仙定就被獨孤信的部下殺死。但其兄弟兒子們仍不死心,率餘軍繼續作戰。獨孤信勒兵轉向萬年,駐紮在三交谷口。叛軍不肯屈服,“併力拒守”。獨孤信想:長此糾纏下去,於我軍不利。遂生出一道妙計,詭騙叛軍道:“你們這些叛賊死到臨頭還不反悔,今我大軍已至,爾等已身陷重圍之中了!”叛軍聞知大驚,環顧四周,只見山上風吹草動,果真似有萬千大軍埋伏其中,嚇得趕緊放下武器,抱頭鼠竄,各自逃命。獨孤信率軍乘勝北追,一直追到岷州城下,城裏的叛軍知道大勢已去,慌忙出城繳械投降。獨孤信又立大功一次,被朝廷加授爲太子太保。

獨孤信兼通文武之道,能張能弛,不僅是一名英勇善戰的武將,也是一位長於治理地方的官員。

大統三年(公元537年),他進據洛陽時,洛陽城已是荒涼一片。昔日的繁華消失殆盡,殘垣斷壁時有所見。許多居民流亡離散,名門士族更是蹤影全無。獨孤信得知河東籍的柳虯和裴諏之還分別留居陽城和潁州,便徵召他們,分別任命他們爲行臺郎中,開府蜀。有了這些當地名門望族的協助,獨孤信威信大增。弘農裴志本已隱居山中,此刻卻“糾合義徙舉廣州歸同”,陳析、韓雄等地方豪強相繼投奔到獨孤信帳下,原屬東魏的潁、豫、襄、廣、陳留等地也自動併入西魏領土之中。

獨孤信在坐鎮隴右的近十年中,治績更爲突出。隴右是西魏的後方,各民族雜居在此,地方豪強勢力盤根錯節,人們一旦有冤屈上訴,幾年都得不到解決。這裏是一塊是非之地。西魏朝廷也爲此大傷腦筋,數易刺史,但均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大統四年,獨孤信任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獨孤信對當地的情況早已有所耳聞,但他毫不畏懼,決心治理好隴右。上任後,他立即着手辦理數年來積壓的案件。他鐵面無私、據實查辦,不論犯人有何後臺,均按其罪行加以處治。這樣,百姓們鬱悶心頭已久的冤氣終於得到化解,心相歸之。而當地豪強亦被他的此舉所威懾,再也不敢爲非作歹,作威作福了。收攏民心之後,獨孤信又“示以禮教,勤以農桑,”幾年下來,州府府庫充實,百姓也日漸富足。鄰地的流民見之,紛紛舉家投附,秦州所轄戶數一下子增加了幾萬。頓時,獨孤信名聲大噪,“信著遐邇”,宇文泰因此賜其名爲信。

只是樹大招風,一篇《檄樑文》爲他招致禍根。《檄樑文》是侯景之亂之際東魏大臣魏收寫的一份奏摺。魏收在文中詭稱獨孤信“據隴右不從”,宇文泰得知,遂起戒備之心。趁獨孤信移鎮河陽之際,任自己的侄子宇文導代替其職,並且還親自視察其地。

西魏政權一直爲宇文泰所控制。宇文泰,字黑獺,是一個有匈奴血統的鮮卑人。當初魏孝武帝敗給高歡後,能在西邊得以苟延殘喘,全靠宇文泰。但由於孝武帝不甘再次淪爲傀儡,西遷不到半年即被毒死。此後,西魏的三個傀儡皇帝——文帝、廢帝、恭帝都在宇文泰的操縱下先後上臺。

宇文泰與獨孤信是同鄉,世居武川,其發跡也主要依靠武川勢力集團。他深知獨孤信風度弘雅,深得人心,且功高勳著,在武川集團中威望甚高,不得不對其加以防備。獨孤信亦察出事有端倪,便主動上書,提出自己身居隴右已久,請求還朝。宇文泰假意不許。正好此時東魏使者帶來獨孤信母親亡故的消息,獨孤信再次上書,“陳哀苦,請終禮制”。宇文泰又裝作一副迫不得已的樣子,讓他發喪行服。當然,宇文泰也心存愧疚,畢竟獨孤信與他從小相善,爲他效力不少,便追贈其父獨孤庫爲司空公,其母費連氏爲常山郡縣,並且於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升遷獨孤信爲尚書令,待六宮建制之後,又拜他爲大司馬。

可這一切並未挽回什麼,二者之間的間隙由此產生,並不斷擴大。

如同歷史上衆多的開國元老一樣,獨孤信雖辛苦一生,功勳卓著,竟不得善終。西魏末年,他始遭嫌忌,雖官爵累加,權力卻被架空,到北周開國之際,竟被迫飲鴆自盡,溘然逝去。不過在其身後,三女相繼封爲皇后,諸子亦加官進爵,正如《北史》所謂“三代外戚,何其盛哉”。這也許是九泉之下的他唯感欣慰的吧。

史稱獨孤信風度翩翩,雅有奇謀大略。宇文泰初啓霸業之時,他鎮守隴右之地,“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願附者數萬家。”“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爲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於他執政期間惠政頗多,因此,很受百姓愛戴。

嚴格地說,獨孤信應當是“四朝國丈”。獨孤信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了北周的上柱國(大概相當於今天大元帥)宇文述,入隋,拜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宇文述的長子隋護衛大將軍宇文化及,在揚州縊殺隋煬帝,立楊浩。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九月,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爲帝乎!”於是毒殺楊浩,即帝位於魏縣,國號許,改元天壽,署置百官,封弟弟智及爲齊王,封弟弟士及爲蜀王。既然置百官,封弟爲王,必定先尊封父母,獨孤信的第五個女兒被封爲“皇后”定而無疑的,只是史書沒有記載下來,因爲“許國”數月之後就滅亡了,且被定性爲“賊寇”,所以就不能名正言順立傳了。

但不管怎樣,宇文化及與李淵也是親姨表兄弟,妹妹是李淵的昭儀,很受李淵寵愛;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是隋朝的駙馬(尚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宇文化及兵敗後歸唐,在李世民帳下屢建戰功,他是秦王府舊臣與李世民關係密切,並把一個宗室女許配給他,官至右衛大將軍,卒後賜涼州都督,陪葬昭陵。獨孤信五女兒這一脈繼續延續下來。

獨孤信成爲“四朝國丈”,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所以獨孤信當榮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岳父”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