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順治帝的寵妃董小宛究竟是怎樣入宮的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6.15K

關於董小宛入宮成爲順治皇帝寵妃的這一頗浪漫和悲壯的故事,清史未見片言隻語,倒是衆多的野史和筆記小說做了這樣的記述:

順治帝的寵妃董小宛究竟是怎樣入宮的

葬在清孝陵內的孝獻皇后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明末清初戰亂之際爲江南名士冒闢疆所納。順治二年,被早年由明降清,後成爲南下清軍主帥的洪承疇所強搶。洪氏本想自己霸佔獨享,因董小宛誓死不從,纔將她移花接木送入皇宮,成了順治帝的愛妃。從此,順治對董氏恩寵有加,恍若長生殿前的楊玉環與唐玄宗,愛得如醉如癡,大有連理比翼,生死同衾之勢。未過多久,董小宛被封爲淑妃,爲六宮粉黛第一美人。

洪承疇恐董小宛於己不利,便乘機向太后進言道:“昔睿王以荒於酒色,幾至國政荒墜,賴天地祖宗神靈,使之早世殞命。今皇上親政未幾,便惑溺漢姬,致廢常朝時日,老臣力勸,然皇上不聽忠諫,並欲置老臣於死地。老臣命不足惜,其如大清宗廟社稷何?今能挽上意者,唯有太后。太后縱不念老臣之心,還不念太祖太宗創業之艱難乎?”

太后聽罷,悚然動容,問皇上所寵何人。洪承疇將董小宛之事相告,只是中間隱去了自己進獻一節。太后聽後勃然大怒,立召順治,在大加訓斥後,疾令將董小宛遣送出宮。順治帝一向唯母命是聽,自不敢爭辯,只好含淚遵命。於是,孝莊皇太后將董氏逼居西山玉泉寺。此爲宮人獲罪者遣謫之所,爲的是讓其寄寺學佛,斬斷情根。

後董小宛自西山失蹤,無復再現。順治帝悲痛欲絕,遂動了出家之念,改了平民裝束,偷偷溜出紫禁城,直奔五臺山。當他到五臺山後,和一癩和尚談得頗爲投機,便削髮入寺修行去了。

順治臨出宮時,已將後事做了安排。並寫了一道上諭放置在御案上,太監們找不到皇上,便將這道上諭稱爲遺詔。諭詔中定玄燁爲皇太子,持服二十七日後即帝位,又命四大臣輔政云云。此詔一傳,各王公大臣異常驚疑,言昨日早朝皇上尚康健如恆,怎一夜之間就晏駕黃泉了?且遺詔中亦未說明病源,甚奇甚怪!一時朝野議論紛紛,有謂順治因皇太后逼迫而服藥自盡者,有云因感受時疫而暴崩者,有言因董妃之故而匿跡山野者。不管羣臣有千般疑惑,萬種猜測,當下還得照例哭臨,扶8歲新主玄燁登基,次年改元康熙。順治朝從此成爲過眼雲煙。

幾十年後,康熙大帝率部西征噶爾丹叛亂,大獲全勝。志得意滿之際,便想起五臺山上的父皇,遂產生了前去看望的打算。當年順治遁入空門後,在五臺山絕頂處修了三間草房,終日念禪打坐。皇太后思兒甚切時,便帶孫子康熙出京,以上五臺山清涼寺進香爲名,與兒子晤面。但當她每到清涼寺,卻又見不到兒子的蹤影,怕百姓生疑,不敢久留,只好對門空淌幾滴相思之淚。後來太后年老體衰,已不能遠行,便差人每年到五臺山修廟,並密探暗訪順治帝的行蹤,但至死亦未尋到。

此時的康熙已到不惑之年,在勝利的喜悅中又動了父子天性,遂下旨南巡,臨幸五臺。待一行車馬人流到五臺山後,康熙將侍從留在山中,一人悄聲不語地走進清涼寺,再由一老方丈領至山頂極峯處茅屋前,獨自進屋面父。只見一白髮老僧,靜坐打禪,紋絲不動,宛若枯人朽木。康熙望了許久,斷定此人必是父皇,忍不住雙膝跪到老人身前,泣哭不已地說道:“父皇,兒來了!”

只見那老僧雙目微睜,復又閉攏,其態如初,不再理會。康熙不禁熱淚橫流,停了半晌,不見老僧有何表示,只好悄然退出茅屋。臨走時特囑門外的方丈不準聲張此事,以後要好生看待此老僧,必有重賞,方丈合掌點頭連連稱是。此時正值深秋,浮雲古木,冷風撲面,空中雁陣,哀鳴遠去,使人備感悽愴悲涼。康熙感慨萬千,仰面目送天際浮雲過雁,低頭眺望深谷溝壑,深嘆一聲,悶頭緩步下山離開五臺。

康熙離開五臺山後,關於順治出家並終了五臺的傳聞,在社會上越傳越廣。而那絕色美人董小宛,竟紅顏薄命,好端端一個如花似玉美人,竟謝卻紅塵,不能不令芸芸衆生扼腕嘆息。

時國子監祭酒、江南名士吳梅村曾作《清涼山贊佛詩》,以詠順治、董小宛之事。其詩有云:“雙成明靚影徘徊,玉作屏風壁作臺。薤露雕殘千里草,清涼山下六龍來。”後人有附會其詩者說,其中“雙成”及“千里草”字句,是暗指董妃,清涼山是五臺山上一峯,是暗指世祖出家。

康熙帝一生巡幸五臺山共計五次,暗喻順治帝和康熙帝共來六次,即“清涼山下六龍來”一句。據傳,康熙皇帝直到順治帝老死五臺山,方纔不去,只是祕密派人將父皇生前使用的一把扇子、一雙鞋子帶回,埋入清東陵孝陵地宮,而作爲順治皇帝本人,壓根就沒有入葬陵寢。

這個神奇的傳說,隨着野史和筆記小說的廣泛傳播,使許多人深信不疑,併發揮了神奇效用。以至在二百多年過後,清東陵遭到一次次慘不忍睹的洗劫時,順治皇帝的孝陵成爲所有陵寢中惟一沒有遭到盜掘的陵墓。

因爲所有的盜掘者都知道,地宮中那把扇子和一雙鞋子是不值得一盜的。這實在是順治皇帝不幸之中的萬幸!這個意外結局,也是順治皇帝生前所料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