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唐朝四大賢相之姚崇 文武雙全開創又一個盛世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今河南陝縣)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

唐朝四大賢相之姚崇 文武雙全開創又一個盛世

姚崇文武雙全,歷仕則天、中宗、睿宗三朝,兩次拜爲宰相,併兼任兵部尚書。他曾參與神龍政變,後因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被貶爲刺史。

唐玄宗親政後,姚崇被任命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進拜中書令,封樑國公。他提出十事要說,實行新政,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被稱爲救時宰相。

姚崇執政三年,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721年(開元九年),姚崇去世,追贈揚州大都督,賜諡文獻。

早年經歷

姚崇年輕時生性灑脫,注重氣節,勤習武藝,以打獵自娛,二十歲後發奮讀書,以孝敬輓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筆成章舉,授爲濮州司倉參軍,累遷至夏官郎中。

擔任宰相

696年(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作亂,攻陷河北數州。當時,軍機事務繁忙,

姚崇姚崇處理得當,有條有理,深受武則天賞識,被擢升爲夏官侍郎。

698年(聖曆元年),姚崇升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爲宰相,後改任鳳閣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長史。

704年(長安四年),姚崇因母親年邁,請求辭去官職。武則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職,但保留其相王府長史一職,讓他奉養老母。不久,武則天又讓姚崇兼任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姚崇推辭道:“夏官執掌兵權,臣是相王府屬官,兼任夏官不利於相王。”武則天深以爲然,便改任他爲春官尚書。

當時,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慾把長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調到定州,充實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訴。姚崇不顧張易之的屢次說情,斷停此事,因此得罪張易之,被貶爲司僕寺卿,但仍保留宰相頭銜。九月,姚崇出鎮靈武,充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安撫大使,並舉薦秋官侍郎張柬之爲宰相。

貶爲外任

705年(神龍元年),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爲皇帝,復辟唐朝。姚崇恰於此時回到京城,得以參與政變密謀,因功賜爵樑縣侯,實封二百戶。不久,姚崇被外放爲亳州刺史,後歷任宋州、常州、越州、許州。

710年(景雲元年),唐睿宗繼位。姚崇被徵召回朝,擔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又升任中書令。姚崇與宋璟協力合作,革除中宗時期弊政,任用忠良,貶黜奸邪,賞罰分明,杜絕請託,使得各項法度重新得到整飭,朝野都認爲國家復有貞觀、永徽之風。

當時,太平公主幹擾朝政,諸王手握兵權,對皇太子李隆基構成威脅。711年(景雲二年),姚崇與宋璟密奏睿宗,建議將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禮外放爲刺史,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由羽林將軍改爲東宮屬官,並讓太平公主遷居東都。太平公主大怒,指責李隆基。李隆基無奈,只得上奏皇帝,稱姚崇離間宗室。姚崇因此被貶爲申州刺史,後歷任揚州長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他政法簡肅,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頌揚。

輔政開元

713年(開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黨羽,後到新豐(在今陝西臨潼東北)檢閱軍隊。當時,姚崇正在同州擔任刺史,距離新豐不到三百里,按規定應到行在見駕,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來。姚崇到後,與唐玄宗議論天下大事,侃侃暢談,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爲宰相。 姚崇遂提出十條政治主張:

實行仁政,廢除嚴刑峻法。

息兵休戰,不求邊功。

法行自近,公平執法。

宦官不得干政。

拒絕租賦外的貢獻。

皇親國戚不得擔任臺省官。

禮待朝臣。

虛懷納諫。

不再增建道觀、佛寺。

以兩漢外戚專權爲鑑戒。

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姚崇被任命爲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樑國公,後升任紫微令。

姚崇拜相後,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他從整飭制度入手,罷去冗職,選用官吏,並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意發展生產,爲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滅蝗救災

716年(開元四年),山東地區發生蝗災。百姓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姚崇上奏道:“《詩經》道:‘秉彼蟊賊,付畀炎火。’漢光武帝也曾下詔道:‘勉順時政,勸督農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賊。’這些都足以證明滅除蝗蟲是應該的。蝗蟲怕人,容易驅除。田地都有主人,讓他們救護自己的莊稼,一定會很賣力。夜間焚火,在旁挖坑,邊燒邊埋,蝗蟲才能滅盡。古代有除蝗而沒能滅盡的,只是因爲沒有盡力。”於是派出御史爲捕蝗使,督促各地滅蝗。

當時,朝議鼎沸,都認爲蝗蟲不宜捕殺,唐玄宗猶豫不定。姚崇進言道:“庸儒拘泥不化,不知變通。事物的發展常有違反經典而切合潮流的,也有違反潮流而合乎權宜的。古時曾有蝗災,只因不肯捕殺,以致發生饑荒,百姓相食。如今飛蝗遍地,反覆繁殖,河南河北家無宿糧,若無收穫則百姓流離,關乎國家安危。滅蝗即使不能盡滅,也比留下來形成災患爲好!”唐玄宗深以爲然。

唐玄宗雖被說服,但百官仍疑懼不安。黃門監盧懷慎道:“蝗蟲乃是天災,豈是人力所能除。況且殺蟲太多,有傷天和。”姚崇道:“楚惠王吞蛭治好痼疾,孫叔敖斬蛇得到福報。如今蝗蟲可以驅除,若任其成災,糧食將被食盡,到時百姓怎麼辦?滅蝗救人,如果天降災殃,有我姚崇承擔,絕不會推諉給您。”盧懷慎無言以對。

地方官員對滅蝗之舉仍有反對意見。汴州刺史倪若水進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前趙劉聰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絕御史的指揮,不肯滅蝗。姚崇寫信責備道:“劉聰篡逆之君,德不勝妖,陛下聖明之主,妖不勝德。古時州有良守,蝗蟲不敢入境,如果說修德可以免除蝗災,發生蝗災就是無德造成的麼?”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殺蝗蟲。 在姚崇的堅持下,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雖然連年蝗災,也沒造成大面積的饑荒。

晚年榮寵

姚崇在京城沒有住宅,寓居在罔極寺中,因瘧疾臥牀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數十人,前去探病,每遇軍國重事,都命黃門監源乾曜去徵求他的意見。後來,唐玄宗採納源乾曜的建議,命姚崇搬入四方館居住,並准許他的家屬侍疾。姚崇認爲四方館存有官署文書,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極力推辭。唐玄宗道:“設置四方館本就是爲官員服務,朕安排您住進來,是爲國家考慮。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讓您住進宮裏,您不要推辭!”

姚崇雖是一代賢相,但卻教子無方。其子姚彝、姚異廣交賓客,招權納賄,遭到輿論的非議。中書主書趙誨接受胡人賄賂,因事情敗露,被唐玄宗定爲死罪,姚崇也極力營救。玄宗對此非常不悅,在赦免京城罪囚時,特意在敕文中註明,將趙誨流放嶺南。姚崇爲此憂懼不安,數次請辭相位,並推薦廣州都督宋璟繼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罷去宰相之職,改任開府儀同三司。

唐玄宗雖將姚崇罷相,但對他仍極爲尊崇,讓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專門徵詢他的意見。720年(開元八年),唐玄宗封姚崇爲太子少保,但他卻因病沒有接受。

721年(開元九年),姚崇病逝,終年七十二歲,追贈揚州大都督,諡號文獻。729年(開元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贈姚崇爲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