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傳統文化

納西族“白沙細樂”有啥悠久的歷史

欄目: 傳統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1.23W

納西族先民在約七百多年前創制的《崩石細哩》,漢譯爲《白沙細樂》,是流傳在麗江納西族鄉間中的一種古典音樂技術形式,《白沙細樂》裏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樂合奏。《白沙細樂》用於喪事或是重大的祭祖節的活動中進行奏樂,是一部風俗性的音樂套曲。當時更有專門的樂工,其演奏技藝相當高超。後來演奏者多爲半職業的民間藝人,受人邀請時參加演奏活動。

納西族“白沙細樂”有啥悠久的歷史

根據地方誌史料,在十九世紀中葉,即距今二百多年以前麗江便流行着《白沙細樂》了,並且當時就說是在元朝流傳下來的音樂。據1962年麗江縣宣傳部關於《崩石細樂》的調查,該樂曲共計有《篤》,《一封書》,《三思吉》,《阿哩工金拍》,《幕布》,等十四首。

《白沙細樂》在解放前夕已於雲消失傳。解放後,黨和政府對《白沙細樂》十分重視,前後曾有十多起學習,採訪和蒐集整理活動1956年麗江縣文化部門還組織了一個業餘民族樂隊,參加昆明舉行的“雲南省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會演”,並獲得一等獎。原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呂驥稱《崩石細哩》是“中國音樂的活化石”給予了一定的肯定。

關於白沙細樂的歷史淵源,歷來有很多說法。由於年代久遠,資料匱乏,音樂的歷史就更顯得撲朔迷離。從諸種的說法來源看,可大致分爲一下3類:第一類爲古代文獻記載。

如清乾隆八年(1743)編撰的《麗江府志略》有這樣的記載:“夷人各種,皆有歌曲跳躍歌舞,樂工稱‘細樂’。箏、笛、琵琶諸器與漢制同。其調亦有《叨叨令》、《一封書》、《寄生草》等名,相傳爲元人遺音。”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有關白沙細樂歷史的記載,認爲始自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