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飲食百科 > 中藥

乾薑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1.59W

乾薑丸大家瞭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該都知道乾薑丸功效是挺多的,對於具體的乾薑丸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乾薑丸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

【處方】曲末6兩,乾薑6兩,當歸末3錢,厚朴2兩,人蔘2兩,阿膠2兩,甘草(炙)1兩半。

【製法】上爲末。

【功能主治】冷痢。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煮膠令消,煎取半合爲丸,如小豆大,曬乾。每服60-70丸,微以水溼,以乾麪拌丸,令着面上厚薄勻調,先煮1升湯令極沸,下藥,即將匙抄取,及暖吞之,日3夜1。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一引《肘後方》

【處方】乾薑半兩(炮裂,銼),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菖蒲3分,桂心3分,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柴胡3分(去苗),人蔘3分(去蘆頭),黃連3分(去須),赤茯苓3分,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聚,心腹脹滿,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八

【處方】乾薑(炮)1兩半,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蜀椒(去目併合口,炒出汗)1兩,熟乾地黃(焙)1兩,當歸(切,焙)1兩,大黃(銼,炒)1兩,桂(去粗皮)1兩,白朮1兩,赤芍藥半兩,人蔘半兩,石韋(去毛)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35枚,薏苡仁2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水不調,繞臍痛,手足煩熱,兩腳痠疼。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1日2次。未知稍加,以知爲度。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乾薑1兩半,芎藭2兩,芍藥2兩,前胡(熬)1兩,乾地黃(熬)1兩,桃仁(熬,去皮尖兩仁者)1兩,茯苓1兩,人蔘3兩,當歸3兩,杏仁(熬,去皮尖兩仁者)1合,樸消1合,蜀椒(汗)1合,蠐螬(熬)1合,(庶蟲)蟲(熬)1合,虻蟲(去翅足,熬)1合,水蛭1合(熬)。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瘕結脅肋下。

【用法用量】食前以飲服3丸。可增至10丸。

【摘錄】《千金翼》卷五

【處方】乾薑10兩,赤石脂6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中冷不能食,或食已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不拘時候。稍加至30丸。

【摘錄】《千金翼》卷十九

【處方】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半兩,柑子皮3分(湯浸,去白瓤),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款冬花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氣咳逆,多唾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二

【處方】乾薑2分(炮裂,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巴豆3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製法】上爲末,入巴豆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乾霍亂。心腹痛,氣短急,四體悶,不吐利。

【用法用量】每服15丸,以粥飲送下。須臾更以熱茶投之。當吐利即愈。

【摘錄】方出《聖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二

【處方】乾薑1兩,芎藭1兩,茯苓1兩,消石1兩,杏仁1兩,水蛭1兩,虻蟲1兩,桃仁1兩,蠐螬1兩,(庶蟲)蟲1兩,柴胡2兩,芍藥2兩,人蔘2兩,大黃2兩,蜀椒2兩,當歸2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寒熱羸瘦,酸消怠情,胸中支滿,肩背脊重痛,腹裏堅滿積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煩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煩滿,手足虛熱,意欲投水中,百節盡痛,心下常苦懸痛,時寒時熱,噁心,涎唾喜出,每愛鹹酸甜苦之物,身體或如雞皮,月經不通,大小便苦難,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飲送下。不知,加至10丸。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乾薑丸雖本《玉函》抵當丸,兼《金匱》下瘀血湯、大黃(庶蟲)蟲丸等法,而藥味兼護,且用蜜丸,而所服甚少,藥雖峻猛而用法最緩。虻、蛭、(庶蟲)、螬攻血之專劑,濟以消、黃、椒、姜,和以芎、歸、芍藥,佐以桃、杏、柴、苓,使虻、蛭等味,得寒熱互擊之威;助以人蔘壯諸藥力,續續循搜,爲破幹血之良法。蓋入伏之瘀,在人身中與元氣混成一片,雖急攻之不能速去。故宜峻藥緩攻,法克有濟。所以治幹血之方用凡居多,間用酒煎以行經絡。湯則藉爲前導,繼之以丸可也。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乾薑1兩(炮裂,銼),葛根1兩(銼),白朮2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甘草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痃水不消,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如水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次。

【摘錄】《聖惠》卷四十九

【處方】乾薑半兩(炮裂,銼),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食茱萸半兩,羚羊角屑半兩,射干1兩,馬藺子1兩(微炒),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1兩,細辛1兩,白朮1兩,赤茯苓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噎,喉咽壅塞不通,胸膈憂恚氣滯,胃寒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

【處方】乾薑1兩(炮裂,銼),黃連2兩(去須,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烏梅肉2兩(微炒),熟乾地黃1兩,木香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產後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1日3-4次。

【摘錄】《聖惠》卷七十九

【處方】乾薑(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當歸(切,焙)3分,阿膠(炙燥)1兩,龍骨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胃風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棗湯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乾薑1兩(炮裂,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細辛1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蔘半兩(去蘆頭),食茱萸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氣,心痛,咽中如有物,吐之不出,食飲漸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五十

【處方】乾薑(炮)半兩,白礬(燒灰)半兩,白石脂2兩,熟乾地黃(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蔘1兩,烏賊魚骨1兩。

【製法】上爲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經水過多,連綿不絕,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一

【處方】乾薑6分,附子4分。

【製法】上爲末,苦酒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1服3丸,1日3次。

【注意】忌豬肉。

【摘錄】方出《肘後方》卷二,名見《外臺》卷二引《深師方》

【處方】乾薑1分,桂心1分,礬石1分(熬令汁盡),半夏1分,蜀椒1分。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大豆許。

【功能主治】胸中寒熱、心痛、清唾滿口,數數欲吐,食不化。

【用法用量】本方所治胸中寒熱,《聖惠》作“胸中不利”。

【注意】忌生蔥、羊肉、餳。

【摘錄】《外臺》卷七引《範汪方》

【處方】乾薑(炮)2兩。

【製法】上爲末,熔黃蠟拌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勞,氣痢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粥飲送下。未愈,日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乾薑(炮)1兩,黃連(去須)1兩,黃柏(去粗皮)1兩,熟艾(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烏梅肉(炒)3分,甘草(炙)半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膿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處方】乾薑(炮)1兩,附子(生,去皮臍)1兩,赤石脂1兩,黃連(去須)1兩。

【製法】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飲送下,1日3次。加至30丸。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五

【處方】乾薑(炮)1兩半,黃連(去須,炒)1兩半。

【製法】上爲末,先以酒1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氣痢瀉,裏急後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四

【處方】乾薑(炮裂)1兩,白礬(熬令汁盡)1兩,川芎1兩,半夏(生薑汁同炒黃)1兩,白朮2兩。

【製法】上爲末,煮棗肉爲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痰飲,浸漬膈脘,目運頭旋。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溫淡生薑湯送下,不拘時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處方】乾薑(炮)3分,白朮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3分,甘草(炙,銼)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麻黃(去根節)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虛寒,氣短,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處方】乾薑(炮)半兩,人蔘半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洞痢,晝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飲送下,空心,日午、夜臥各1。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處方】乾薑、細墨各等分。

【製法】上爲細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崩中漏下,青黃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雞峯》卷十六

【處方】乾薑(炮)1錢,巴豆(去心,炒黃,研)1錢,大黃(溼紙裹,甑上蒸)1錢,人蔘1錢(去蘆)。

【製法】上除巴豆,餘爲末,同研,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憂愁中傷,食結積在腸胃,故發吐利。

【用法用量】用溫脾湯吞下1丸,米飲亦得。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大陰;巴豆氣味辛溫,入足太陰陽明;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人蔘氣味甘溫,入足陽明。此即古方中之備急丸加參也。因憂愁中傷,食積久在腸胃,吐利頻發,暑月更甚,以數年久不愈之證,欲攻病慮其體虛,欲補虛慮其留邪,故溫下之藥,佐以扶正,則兩不相悖矣。

【摘錄】《本事》卷四

【處方】吳茱萸2兩,小麥2兩(熬),杏仁2兩(去皮、熬),乾薑2兩,好豉2兩(熬),蜀椒2兩(去目,汗)。

【製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中下氣,進食。主胃反,大吐逆,不得食飲,胸痛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7丸,1日3次。

【摘錄】《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處方】乾薑1兩,阿膠1兩,伏龍肝(細研)1兩,白石脂2兩,熟乾地黃2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久赤白帶下,臍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熱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三一

【處方】乾薑(炮裂)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胡椒桂(去粗皮)1兩。

【製法】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俱虛,內挾風冷,噦逆上氣。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前濃米飲送下;如嘔噦冷沫,濃煎燒生薑橘皮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處方】乾薑(炮)半兩,葛根半兩,枳殼(去瓤,銼,麩炒)半兩,橘紅半兩,前胡(去苗,淨洗)半兩,白朮1兩,半夏曲1兩,甘草(炙)1分,吳茱萸(湯泡7次,焙)1分。

【製法】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停飲,吐酸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乾薑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葛根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能解酒毒;枳殼氣味苦寒,入足太陰;橘紅氣味辛微溫,入手足太陰;前胡氣味苦辛微寒,入手大陰;白朮氣味甘溫,入手足太陰;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脾;吳茱萸氣味辛熱,入足陽明、厥陰。此方治酒癖停飲,嘔吐酸水,皆中宮脾土受困,以辛溫培土之藥幹健佐運,以辛散升騰之藥鼓動陽氣,則中土之陽氣振,陰濁自然掃除矣。

【摘錄】《本事》卷三引《聖惠》

【處方】乾薑(炮)1分,半夏(湯浸,去滑,焙)2兩,丁香半兩。

【製法】上爲末,以生薑自然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痰結,上焦冷氣,吞酸吐沫,嘔逆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木瓜、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麼是乾薑丸,我們知道乾薑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